
作者 郑永年
郑永年:民族主义是否妨碍理性决策?
▲ 《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新民族主义(The New Nationalism)(图源:网络)
本文节选自郑永年教授新著《中国民族主义新解》
中国必须在崛起道路上规避战争和军事冲突,因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将耗费大量原本可以用于国内建设的资源。世界主要国家的对华政策,也决定着中国是否能够和平崛起。不少国家已经对中国的雄心保持警觉,如果中国不能与这些国家保持良好的关系,消除它们的顾虑,其崛起必然受到阻碍。当然,这些国家是否将遏制中国,最终还是取决于利益考虑。这也牵涉到崛起环境的第三方面,即中国的海外经济利益扩张。中国在出口、技术引进和海外投资等方面的经济活动,不仅应有利于中国的发展,也应使其他参与国获得经济利益。中国海外经济环境的改善,有赖于这种共赢的局面(阎学通,1997b)。
二是有利于中国积极主动地参加亚太地区各种多边政治和安全机构的活动。如此,即使中国的观点立场不能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原则,至少可以减少不利于中国的国际规则出台。
三是使中国外交变得更加积极和具有建设性。参与不是卧薪尝胆,不是准备将来有一天对在历史上有负于我国的国家进行报复,而是通过向世界提出更多的有建设性意义的思想,增强中国的影响力,更多地承担起领导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的责任(阎学通,1995:13-14)。
▲郑永年教授新著《中国民族主义新解》,欲购买者请扫码进店
第二,中国应废弃传统的重商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主权、社会秩序和市场发展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不应过多涉入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活动。中国一方面从自由的国际市场获利,另一方面却又嚷嚷着要重塑国际经济秩序,这并不可取。中国应致力于推进自由的国际市场,唯有如此,中国崛起才能对世界体系做出贡献。
第三,对于国家主权的观念应做些改变。无疑,捍卫国家主权是国家的责任。但荣敬本(1994:6)也指出:“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同样必须尊重历史形成的国家主权,如果去算历史的老账,必然引起国际民族纠纷。”任何冲突都会对中国国内的发展和稳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争夺主权时,也应考量国家经济由此将受到的影响。
★ 本文节选自郑永年教授新著《中国民族主义新解》,东方出版社授权发布。
编辑:IPP传播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将不会被发表。必填*